从燃油车时代到新能源时代,一台汽车上造价最高的部件,永远是提供驱动力的部分。燃油车是发动机,而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车,则是三电系统。其中三电系统中,动力电池的成本又“更是重量级”,占比甚至能够达到一台电车总成本的40%-60%。

图片 1

因此,若是说能不能造好车决定了一家车企当下的崛起,那么能不能造好电池就决定了一家车企长远发展的“上限”。而作为中国底蕴最为深厚的自主车企之一,长安汽车深刻的认识到了掌握一套先进的、完善的电池技术的重要性,在2023广州国际车展上,正式发布长安汽车电池品牌——长安“金钟罩”。

图片 2

首先,作为一家具有前瞻性意识的车企,早在2017年新能源汽车处于萌芽阶段的时候,便正式启动“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及新能源“香格里拉”计划。近年来,长安汽车所有的实践基本都围绕着此前制定好的节奏出发,并取得了卓越成效。

除了传统的长安系品牌,在近年来新兴的长安启源、深蓝汽车、阿维塔三大智能电动品牌加持下,长安汽车不断转型并实现了销量层面的稳固进步。

图片 3

根据长安集团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长安自主品牌销量达1747653辆,同比增加15.93%。其中10长安自主新能源品牌销量达57399辆,同比增长57.1%;1-10月累计销量达364081辆,同比增长88.76%,可以说近来长安汽车的新能源事业取得了肉眼可见的进步。

在长安汽车新能源战略全面向好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推进企业新能源战略落地,近年来长安汽车一直在深化对新能源领域的探索与研发投入。

图片 4

比如为了研究电池,在已经构建完善研发管理、产能管理、供应及营销管理体系的基础上,长安汽车将未来的重点放在了材料创新、系统集成创新等层面。此外,长安汽车此前已经建立了先进的电池研究院,目前包含125位高级专家、顶尖学术人才在内的电池研发团队人员数量已经达到了1200+,而按照长安汽车的规划,企业未来还将为电池研发与创新投入100亿元,并持续性扩充电池研发团队,力争在2024年实现3000+的人才规模。

图片 5

首先,在直达用户体验的层面,长安汽车计划通过开发超充技术以及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延长产品的续航以有效缓解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

在超充技术方面,长安汽车将升级液态电池并改善磷酸铁锂、三元等电池材料的性质以实现电池体系与能量密度的优化,在未来分别做到“应用3C,普及5C,预研7C”,未来只需要充电7min就能补充长达400km+的续航,有效提升用车灵活性。

图片 6

同时,通过全新电解质材料对半固态、固态电池进行效能优化。按照计划,在2027年之前实现重量能量密度达到350-5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50-1000Wh/L的逐步落地量产应用并在2030年实现全面普及。

当然,如果想在动力电池层面取得“质的飞跃”,那么也不必囿于现有的电池技术体系。

作为一家“深谋远虑”的车企,目前长安汽车正在进行能量密度预计可突破1300-1500Wh/kg的锂硫电池、金属电池等新型电池的原型电芯设计,预计将于2035年正式得到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成果,并实现该技术的量产落地。

图片 7

当然,开发电池技术不能游离于现实,长安汽车充分考虑了用户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的顾虑以及冬季低温环境影响电池活性等因素。

首先是应用适配全温域的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云端大数据实时监测电池状态,并为电池提供稳定高效的温度环境,让北方用户冬季出行无忧。而尖端热抑制材料与技术的运动也将使得电池隔热性能较行业水平提升30%,并具备100%热抑制特性,使用温度比常规材料提升200℃+,低温正常用车,更无惧高温会影响安全。

图片 8

通过大规模的投入,按照计划此前长安与宁德时代合资建立的工厂即将生产双方合作框架下的首款标准电芯;2024年,长安成组效率≥86%的CVT技术也即将落地;而2030年到来之际长安汽车将推出液态、半固态、固态等8款自研电芯,并形成不低于150GWh的电池产能,届时长安汽车已经具备完善的电池研发、制造能力,将成为品牌全面电气化最为坚实的底气,成为长安汽车角逐世界舞台的基础。

写在最后:身为年销规模超百万,并且新能源事业蒸蒸日上的中国车企,长安汽车不仅拥有能够支撑品牌深入研发的资金链,更有身为一线中国车企“站得高、看得更远”的格局。目前市场如此内卷,但大部分车企的竞争手段始终围绕着产品、价格展开,而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为好产品的根源,才是支撑一家车企长远发展且不被桎梏和“卡脖子”的关键所在。通过对电池的持续性研发投入,未来长安汽车将拥有更高的发展上限。